第一二八二章 突然袭击(2 / 2)

全音阶狂潮 灵宇 2176 字 7小时前

前方之后,耶罗米尔开始转动身体了,朝向他右边挂票。别看这么一大把年纪,指挥家的动作幅度却拿捏很准,堪称精准面向政客家庭的包厢,还要仰起脸来,甚至堆起笑。

早就拿出了热情的政客太太和子女们也很给面子,都立刻更加地灿烂或者庄重起来,巴掌拍得比平民还欢快,似乎还有些微妙的虚荣或者认同。其他听众好像也没反感指挥家向权贵这要,似乎还喜闻乐见,甚至表示支持。

耶罗米尔再转向前方,稍微停留,他正真的目的是左边挂票。

有人说把一件事情做到最好就是艺术,真有点道理,耶罗米尔向观众致意的技术水平一点不比他的指挥功力低,这一百多秒的时间呀,他居然把那么点动作和表情搞得头头是道,恰到好处得让大家看得目不转睛甚至被深深吸引,没准真的有很高的技术含量。而暴风雨般的掌声似乎也是耶罗米尔进行艺术表演的最佳背景音乐,此时此刻指挥家背后的乐手们就是一片倾心欣赏音乐和表演的样子,都看得津津有味,还有些人都入戏动容了。

巡视完了观众席,耶罗米尔居然还表演完,进入新阶段,他放松了,好像有点开心了,微笑着打量上下听众的样子似乎有寻求交流的意思。

作曲家旁边,尤老师边把再一次把拍手档位调到最高边朝唐青那边看了一眼,然后又转头看看文付江他们那边的情况,动作不慌不忙简直有领导风范。

不管是不是因为耶罗米尔的个人表演,音乐会的下半场已经成功了,而且非常成功,说去过也是《杨景行第二交响曲》在林肯艺术中心获得了经久不息长达数分钟的掌声,这没法否认。而且从目前的形势看,并没有出现那种保守稳妥预计的“西方听众需要时间去接受他们完全没接触过的东西”之类的情况,之前领导前辈们给作曲家打的“万一没有很热烈的反应也不是作品本身原因”的预防针是多余了。

华人华侨观众这会好像也完全放心了,没丢人没掉面子,乐曲刚结束时还显得有点心虚或是谦虚的炎黄血脉这会在气势上已经完全不输给白的黑的了,观众席上下前后散布着的大概两三百人的黄皮肤黑头发们,此时此刻他们的坐姿、神情、拍手动作,似乎有了一种默契的不同于其他任何民族人种的精气神,连接在了一起。台湾著名音乐家唐青,浦海民族乐团团长兼党支部书记文付江,估计是三代甚至是四代移民的十几岁香蕉人,或者是尚浦学校的校友们,似乎是没什么差别和隔阂,都成了忠实乐迷。

抛开职业生涯里最光辉的时刻,其实耶罗米尔一年也经历不了几次目前这样持久而热烈的掌声,虽然是用实力水平获得的实至名归,但他也不是真的那种狂妄自大的人,所以耶罗米尔看着观众点了点头,动作幅度不大但是连点了几下,神情之中似乎也有了点感谢,或者就是对听众欣赏力的肯定。

是不是受宠若惊了,观众席前后立刻有一票人站了起来,更卖力地拍手,看样子分明是激动了,其中不少业内人士,比如乐弦很善于表演地摆出努力克制的表情,唐青的动作都不像做过搭桥手术的老人,甚至文付江也放下了领导架子,不过通杀教授虽然站起来了却还是一脸严肃冷漠但是。响应的最积极也是业内人士,那些来自茱莉亚的老师和学生,浦音的校友们,都很快地起立向指挥致以同行的敬意。还有好消息,谁的面子都不给的著名尖酸刻薄乐评人也起立鼓掌了。

当然已经有不少听众早就认出了同在观众席中的著名钢琴家茅天池,或者是大提琴演奏家佩罗尼这些人,应该是音乐家的带头作用,听众的起立速度非常快,一片一片地几乎没什么犹豫观望地纷纷站起来了,连华人同胞们也没有再过多谨慎。

起立鼓掌是很高的礼节,但是纽爱这种一年演出上半场的乐团才不会稀罕,肯定月月见周周有。不过今天略有不同,首先是观众起立的势态简直汹涌,就在四五秒钟的时间里两千来人几乎无一例外地离开了椅子,不管是政客的太太还是穿着牛仔裤坐在最便宜的区域的中年白人夫妇,没人矜持。跟一般的全体起立鼓掌更为不同的是,今天的观众简直像是搞突然袭击,即便是资深人士也难以从前两分钟的指挥致谢时间观察出有这种趋势,前一分钟的样子看起来肯定是指挥家应该在热烈的掌声消减前明智退场去等待安可呼唤。

两年前耶罗米尔执棒《杨景行第一交响曲》北美首演时也出现过起立鼓掌的盛况,可当时的听众远没今天这么整齐果断,而那才是通常正常状态。

不过耶罗米尔毕竟是老油条了,他可是玩过上万观众的室外音乐会的,在自己的地盘上被区区两千听众来这么小小一手还不至于惊慌失措或者受宠若惊,事实上他还显得几乎不为所动,面对瞬间的全体起立和更加汹涌的掌声,还有开始冒头的喝彩,著名指挥家依然是一点点微笑,用吝啬的小动作表达着高傲的谢意。

不光指挥,乐手们也没什么大反应,只是看上去更为指挥高兴了,似乎是真的很爱戴他们的指挥,在背后也投以恭贺仰慕之类的目光。这时候差别就体现出来了,短短几个小时的磨合还远没办法让中西方的乐手真正的熟悉融洽,台上的十六位民乐演奏家就没爱乐的乐手那么熟练,他们中更多人的保持了肃穆,可能是因为接下来还有任务,还没到放松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