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吴承恩论民族(2 / 2)

《左传·定公十年》孔颖达疏称:“中国有礼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以服事诸夏”;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失华夏”;

《左传·定公十年》:“商不谋夏,夷不乱华。”

这时候就体现出了吴承恩庞大的知识储备。

拥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就是强。

吴承恩:“先秦之前,称“华夏”、“诸夏”、“中国”。”

“这应该是刚开始的模样了吧。”

吴承恩正在论证中,为新大明的民族理念添砖加瓦。

说实话现在新大明的民族概念并不清晰,思想有些混乱。

可能也是朱训樘误导的原因。

在报纸上,有时候称呼华夏族,也有时候自称诸夏子孙,汉族也提起来。

三个概念等同在一起。

但是,汉族是在诸夏之后才出现的。

如果坚称东洲大地上的土著是殷人后裔。

那殷人一辈子也成不了汉族,也根本同化不了。

毕竟,殷人来到这里的时候,汉族概念还没有出现。

吴承恩从先秦时代开始梳理,大脑急速运转,把以前自己背的书慢慢写了出来。

“隋唐时期,除了沿用“华夏”等称谓,以及使用“隋人”、“唐人”等称呼外,更多的还是用“汉”作为族称。”

“但是论血脉来说,隋唐好像不单是汉族人的隋唐。”

吴承恩感觉有些乱了,无法梳理出来。

尤其是大明开国皇帝太祖说的话。

在一篇祭文中。

如是表达。

“告祭昊天上帝皇袛祝曰:惟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臣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诸臣下皆曰:生民无主,必欲推尊帝号。臣不敢辞,是用以今年正月四日,于钟山之阳,设坛备仪,昭告上帝皇袛,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简在帝心,尚享。”

在即位诏书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告诉天下百姓,他平定四方,今地幅员二万余里,已得上苍福佑,即天子位。

那明人的含义到底是什么?

明朝建国之初,有大量的蒙古将领......

但后面又颁发了一条神奇的律令。

“凡蒙古、色目人,听与中国人为婚姻。务要两相情愿。不许本类自相嫁娶。违者,杖八十,男女入官为奴。其中国人不愿与回回、钦察为婚姻者,听从本类自相嫁娶,不在禁限。”

在这里面,中国人好像又和汉族等同起来。

剪不断,理还乱。

这就是当前吴承恩最大的感受。

他的额头多出了一层细汗,以前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个问题,可是一接触,就感觉陷入了乱团之中。

“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吴承恩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他高估了自己的水平,理不清,需要查大量的文献,单凭自己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吴承恩放下当前的念想。

长叹一声:“真是一笔糊涂账,明天去查一查,看看朝廷对民族的定义是什么?”

“到底啥是民族?汉族又是什么?”

吴承恩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懵圈了。

终于知道为什么新大明没有人理清这些,经常混用,太难了。

不过这也激发了吴承恩的斗志。

“我一定要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