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疯狂和睿智(2 / 2)

夏嵩看在眼中,心中摇了摇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如果李重府昔年就励精图治,不至于是现在陷入颓势,甚至夏国的地位更牢不可破。

一切,来不及了。

夏嵩很清楚如今夏国的实力,早就千疮百孔了。

如果晋国、齐国不介入,或许按照李重府的运作,有一丝的机会。问题是,秦、晋和齐国联合出兵,乃至于可能还有燕国也介入,那是四国要瓜分夏国,即便暂时挡住了秦国,可是其余的地方也足以令夏国回天乏术。

这是如今的事实。

“陛下,臣有本奏。”

这时候曹冀又主动开口,既然皇帝要战,接下来,就必须全力以赴。

趁着皇帝清醒,赶紧把事情办了。

这是抓权。

以及清算的时机。

李重府带着一丝血丝的眼中,仍是带着厉色,道:“曹卿有什么要说的?”

曹冀正色道:“回禀陛下,如今的安邑城内,虽说还有一些粮食,可我们的粮食还是不足。整个城内的物价,开始攀升。要调集粮食,很是困难。臣已经竭尽全力的抽调粮食,要支撑大军消耗,要维持战事,还是困难。”

李重府大袖一拂,强势道:“曹冀,朕不需要你诉苦,不需要你说什么难办。朕要的是结果,你办不成事情,那就换一个人来办事。”

曹冀道:“臣有办法。”

“什么办法?”

李重府开口询问。

曹冀说道:“城内有诸多的权贵,尤其是皇室的宗室、勋贵,乃至于诸多的大商人大家族,囤积了无数的粮食和钱财。这些人,都是有诸多罪行。恳请陛下,授权臣先斩后奏,捕杀有罪之人。”

李重府问道:“粮食问题能解决吗?”

曹冀道:“臣查抄这些人后,保证上缴国库上白银百万两,粮食至少三千万斤。这,是最低的一个预算。”

这一段时间曹冀主政,并不是什么没做。他除了各项安排,对整个安邑城内的摸底,自然是了解清楚。

安邑作为夏国的帝都,权贵、大商人大家族多不胜数。这些人,没有哪个是屁股干净的。真要举起屠刀屠戮,那就是一抓一个准,钱财别说一百万两白银,就算翻几倍那也是没问题的。

至于粮食,仍是一样。

别看物价飞涨,粮食供应少,实际上这些大家族,乃至于勋贵宗室的人,哪个不是囤积了无数的粮食呢?

不是安邑没有粮食和钱了,是朝廷没有钱和粮食,而这些粮食都在权贵和宗室,乃至于大商人的腰包里面。

李重府听到后,没有立刻回答。

他清楚一旦这么处置的后果,那就是人人自危,但如今却也不得不这么安排。

否则,无法筹集粮食和钱财。

李重府深吸一口气,问道:“曹冀,你当真能完成吗?”

曹冀昂着头,掷地有声道:“臣如果无法完成任务,提头来见。为了给慕容将军、穆将军和宫将军提供钱财和粮食,臣绝不会用自己的脑袋开玩笑。”

李重府点头道:“那好,朕准了。朕让赤甲骑听从你的安排,一切事情由你决断。即便你杀一个血流成河,朕也支持你。总之,一切以你为准。”

“谢陛下隆恩。”

曹冀双手合拢,恭恭敬敬揖了一礼。

他内心更是有了斗志。

有机会了。

一方面,杀了城内的宗室权贵,解决自身的钱财和粮食问题。另一方面,处理这些贪生怕死的蛀虫,这些人死了,反倒是不会有太多的人去和秦国暗通款曲。

李重府目光收回,又看向慕容霸等人,问道:“你们三人,谁作为主帅?”

“末将愿意!”

慕容霸率先开口。

穆凌云和宫朗也开口表示愿意,因为这一战是机会,他们自是不会退让。

李重府目光在三人的身上逡巡一番,最终道:“此次和秦国一战,以宫朗为主帅,慕容霸、穆凌云作为副帅,协助指挥战事。另外,你们三人各自带兵三万。”

“总体,以宫朗为主,慕容霸、穆凌云为辅。”

“最关键的一点,最终的赏赐,是论功行赏,不是以职位高低,而是看你们各自立下的功勋。所以不必因为谁是主帅谁是副帅就担心什么。宫朗一直掌握西军,且他年龄和资历都年长于你们,所以是他为主帅。”

李重府又说了一番话。

“末将遵命。”

慕容霸和穆凌云都松了口气。

不以身份论功勋。

那就好。

宫朗也是答应了下来。

李重府把一切安排完,情绪稍稍缓了缓。只是他毕竟身体差,一番话后颇为疲惫,摆了摆手就让一众人退下。曹冀和赤甲骑赵统接洽,要准备大规模扫荡城内的大家族、权贵等。

宫朗、慕容霸和穆凌云也各自去调兵征兵,同时整合抵达安邑城的兵马,要准备一战。

这一切,在迅速的进行中。

在宫朗、慕容霸、穆凌云联手征兵、调兵以及整编士兵时,在安邑县城东南方一百八十里处。

此地名为十里亭。

这是通往安邑城的一处官道。

官道上,密密麻麻有一支军队列阵休整。

为首一员将领,名叫郭心通,他是夏国镇守扬州边境的将领。郭心通本身在夏国,是一员宿将,四十出头的年纪。他镇守在扬州边境,麾下有两万余人。

晋国攻伐夏国南面,郭心通派遣了一万人去汝南郡驰援。郭心通本身,则是得了勤王的诏令,带着一万步骑兵北上,迅速往安邑来了。

郭心通身着甲胄,粗犷的面庞上,带着一抹浓浓的担忧。

晋国、齐国和秦国一起联合攻打,夏国的处境太危险了。稍有不慎,就是灭国的结果。

这一次夏国,不知道能否挺过去?

不管如何,郭心通必须驰援。

在郭心通的身旁,有着一名中年文士,那是郭心通的幕僚朱宣。朱宣的年纪并不大,三十开外,文质彬彬,他眼神柔和,不急不缓的道:“将军,咱们这一次来驰援安邑,不知道晋国那边攻打豫州边境,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郭心通道:“如今的关键,在于安邑。咱们,管不了这么多,只能先去安邑。更何况,这是勤王救驾的功勋。一旦完成,那是泼天的功劳。”

朱宣道:“将军所言甚是。”

郭心通道:“本将如今有一些犹豫。”

朱宣道:“将军为什么犹豫呢?”

郭心通说道:“我们靠近了安邑,根据哨探传回的消息,秦国兵马也在靠近。你说,我们是直接进入安邑驰援。还是在城外策应陛下,牵制秦国的兵马呢?”

朱宣说道:“卑职建议,在城外牵制,甚至突袭秦国兵马。当然将军必须先一步安排人,把安排告知城内,告知陛下。如此,才不会做无用功。否则陛下不知道,您不是白白跑一趟吗?”

郭心通道:“那就这么办。”

他心中其实也犹豫,城内和城外,都有不同的好处。

不过在城外,能随机应变,也能发挥出更强的作用。

郭心通沉声道:“我们距离安邑,越来越近。因为是在城外策应,不能直接去安邑,要绕道行驶。而且从现在开始,我们要隐藏行踪,不能暴露。唯有如此,等抵达安邑附近,藏在秦军附近,才能起到突袭的作用。”

朱宣颔首道:“将军所言甚是。”

郭心通想清楚,便不再多言,继续原地休整。

只是在郭心通的大军远处,有白策军安排的哨探,悄然发现了郭心通的大军,等仔细观察后,便悄然离去。

这是白策军早早就安排的。

从阳城离开时,他就安排了大批的哨探,到各地去打探消息,以便于知道来驰援安邑的兵力。

哨探一路急赶,在最短的时间内,回到安邑西面八十里处。

白策军率领的大军,已经杀到此地,距离安邑越来越近。如果全力赶路,一天都不到,就能杀到安邑城下。

不过,白策军不急。

如今的任务是围点打援,借助安邑城来钓鱼。

哨探返回后,来到白策军的身旁,迅速禀报了有一支一万精锐来驰援的消息。白策军得知有一万夏国精锐来,立刻把林丰、荀鹏、王烈、崔元屠和桓肃之一起喊来。

白策军说了来驰援的情况,最后道:“这支军队的主将,暂时不知道,只知道打着郭字旗,人数有一万人左右。林丰、崔元屠,你们是夏国人出身,可知道夏国可有姓郭的将领情况?”